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早期疾病診斷需求日益增加,內視鏡在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發揮了關鍵作用。近年來,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突破,醫用內視鏡的使用方式也正在迅速改變。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TIS研究團隊在2024年10月發表︰「AI在疾病篩檢醫用內視鏡影像中的軟硬整合應用探討」,AI技術應用於內視鏡篩檢能顯著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度,將精準醫療推向更高層次。
報告中指出,AI與內視鏡的結合已在腸胃道內視鏡、支氣管鏡和膠囊內視鏡等領域取得了實質成果。特別是在大腸鏡篩檢中,AI技術能夠即時偵測腸道中的腺瘤性息肉,並精準標示其位置,大大提高了息肉的檢出率和早期癌症的診斷機會。事實上,隨著美國和歐洲保險政策的支持,AI輔助的大腸鏡檢查得以更普及,讓患者也能減少經濟負擔,享受更便捷的檢查流程。
而在支氣管鏡應用方面,AI導引技術也讓肺腫瘤檢查變得更為迅速和精準。支氣管內視鏡檢查因為需進入支氣管分支,操作難度較高,尤其對於新手醫師而言有相當的學習門檻。AI技術透過即時顯示支氣管分支名稱,幫助醫師快速找到病灶位置,縮短訓練時間的同時減少誤操作風險,大大提升了臨床效率。這項創新對於肺癌腫瘤的採檢尤為重要,讓醫師能夠在短時間內準確進行病理採樣。
膠囊內視鏡作為近年新興的檢查工具,則賦予患者更多自主性。研究中提到,膠囊內視鏡可以在家中完成全消化道檢查,並透過AI自動進行影像分析和解析度增強,讓醫師能清楚觀察可疑病灶,顯著提升居家檢查的便利性與有效性。AI自動分析影像的特性,不僅提高了診斷準確度,也在COVID-19疫情後,滿足了醫療資源不足和患者分流的需求。
不過,AI技術在內視鏡應用中的挑戰同樣不容忽視。報告指出,內視鏡影像對即時性的要求極高,AI系統必須在保持影像高解析度的前提下進行快速運算,否則可能影響醫師的檢查體驗。因此,如何實現AI系統的軟硬體整合,是業界亟需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。
這份報告最後指出,AI與內視鏡的整合應用前景廣闊,尤其在疾病篩檢的需求激增和醫療人力不足的背景下,AI技術將是緩解壓力的重要解決方案。AI的應用不僅讓早期癌症診斷成為可能,還為內視鏡操作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。未來隨著AI技術的持續發展,疾病篩檢內視鏡有望成為醫療機構的重要輔助工具,為醫師和患者帶來更高效、精準的醫療服務。
*全文請洽ITIS智網︰https://www2.itis.org.tw/NetReport/NetReport_Detail.aspx?rpno=6828549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