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產科所游佩芬研究經理在2024 數位科技增強醫療韌性一文中提到︰「全球COVID-19疫情期間,各國政府為了減緩疫情擴散,相繼提出隔離及管制等防疫措施,以維護國民健康。由於當時疫情快速擴散,導致醫療專業人員工作量迅速增加,加上身處於要接觸病患的高風險環境,造成許多國家在疫情爆發後出現護士離職潮。
這個現象造就原本人力供需逐漸失衡的護士荒更加嚴重,並且形成惡性循環,例如:疫情加重工作負荷,導致護士身心過勞、離職,再使供需情況擴大惡化。為了建立醫療與健康照護韌性,有效解決醫療人力短缺問題,數位技術在醫療護理領域的重要程度日漸受到重視。」
並提出3個國際應用案例,分別在人工智慧(AI)護理輔助機器人Moxi應用於醫療服務自動化、臨床語音助理協助醫護文書工作提升臨床醫護效能,以及運用AI及大數據技術遠端監控患者指標並協助臨床試驗等情境。
「從上述三個他國案例當中,看到數位醫療科技方案有助於減輕醫療人員負擔,以及緩解人力短缺的效益,建議臺灣可關注3項趨勢:
- 數位科技提高醫療照護量能:少子化與老化人口情況,凸顯醫護人力不足問題,世界衛生組織(WHO)預估2030年將有8,000萬醫護人力需求,評估將不足22.5%。發展數備因應如此龐大的醫護人力缺口。
- 數位技術方案有助於減少醫護直接對面病患、降低感染風險,強化醫療服務韌性:透過醫療機器人協助部分後勤工作,減少醫護因過勞導致人為疏失而感染或擴散。此外,也觀察到美歐國家於疫情間施行遠距醫療,降低醫療照護人力負擔,強化醫療服務韌性。
- 疫情間加速數位技術發展,如居家醫療/虛擬病房應用,在疫後持續是重要發展趨勢,協助緩解醫療人力短缺,加大臨床容量,同時支援臨床醫療、偏鄉與居家醫療。」
*全文檔案請參閱附件︰下載